作品简介
健康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的福祉与发展所依赖的物质基础。然而,以人类为中心建设的城市面临着诸多生态问题。例如,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威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绿植的减少、城市建筑及设施材料的热性能和废热排放导致城市气候逐渐升温,以及不透水的建筑物与硬表面引发的城市雨水管理问题。这些生态问题直接影响着城市人居环境,并且它们大多与建筑、设施表面材料的生态效益低下密切相关。生物友好型模块有助于打造更具生物友好性的城市表面,通过对生物接受性材料的研究,设计了一系列建筑表皮与公共设施模块,其有助于吸储雨水、发挥绿植生态作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其复杂多孔的几何结构,可为植物、昆虫、微生物等创造微生境,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并可与建筑、公共设施、景观等结合应用。 这一设计探索了生物与城市表面的共生可能性,利用城市中人类较少使用的空间资源,使其更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展现了与自然共生共荣的设计理念 设计通过实验制定了具有生物接受性的混凝土材料的配方和制作方法,使该材料具备多孔、粗糙和吸水的特质。表面结构可以起到减少雨水表面径流、为生物的锚定提供支撑、提供遮荫、抵挡风力和存积营养物质等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功能。最终设计了一系列生成化表皮形态和模块化表面形态作为基础模块,以应对不同尺度的应用场景,进而分析了可能的应用场景范围,并针对公共座椅、信息标识以及建筑墙面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实施,以此展现产品的实际应用潜力 设计的表面形态有着支持生物生存的复杂结构,使用参数化设计高效促成兼具复杂、秩序与韵律美感的造型特点 深化大众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理解,促进建设尊重自然、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理想城市,引导人们接受丰富多元的、自在自为的亲自然类产品与审美范式。将生态功能融入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审美情趣当中,为人们带来美学和心理上的益处,提供视觉趣味和与自然的联系感 该模块系统考虑到了不同尺度的场景需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模块类别与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