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回顾 | 中国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设计价值

2022-06-01

 

近些年,“智慧城市”作为一个热门概念成为大众探讨的议题。而“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且现阶段国内外并没有形成智慧城市的约定和内涵上的共识。

 

5月30日,金芦苇工业设计奖组委会联合日本设计小站共同开展以“中国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设计价值”为主题的沙龙直播活动。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金芦苇工业设计奖中方主席何人可,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会长、河北工业设计创新中心主任、雄安新区未来工业设计研究院执行长封昌红,日站君以及雄安新区未来工业设计研究院副执行长牛俊钰共同探讨未来智慧城市中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同时对金芦苇奖设立的背景、意义、赛事信息进行了详细介绍。

 

 

第三届金芦苇奖征集中

3月1日-6月30日

 www.goldreedaward.com 

详细参赛信息点这里

 

 

独家分享

中国未来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设计价值

 

第一环节,何人可教授与封昌红会长围绕智慧城市、互联网行业面临的冲击、雄安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等话题进行了深入对谈,并根据网友提问进行了细致的解答。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一直都在提一个“智慧城市”概念,从设计领域角度来理解的话,我们该如何定义智慧城市呢?

何人可:我所理解的智慧城市是基于数字技术和大数据的巨大城市系统的构建,其关键点在于数字技术支持与人工智能技术支持

雄安新区是未来智慧城市样板,城市中所有的运营数据都可以整合成巨大的人工智能系统,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让我们更为直观了解城市运营状况,同时为城市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加绿色、环保、可持续、人性化的环境。
当然,关于智慧城市的理解也有很多不同的标签。比如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院士认为,我们应该将智慧城市称为“城市大脑”,它是一个由数据和人工智能构成的“大脑”,我们通过这个“大脑”构建未来城市的发展。
智慧城市和设计之间关系的核心是“可视化”,在多年的设计评审竞赛参与中,我认为两者间最为密切的一个词叫做“数字孪生”。在构建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整个城市的运营体系必须是实时的可视化的,而可视化正是人工智能时代条件下,工业设计做出的巨大贡献。

不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大数据,如果不通过工业设计手段实现数字孪生,普通人是很难直观理解的,但是通过设计师将其视觉化,就能够让大家都很好地理解这些数据,并且进行运用。

 

 

智慧城市从国家政策和宏观角度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那么将它缩小到不同的地域就会产生不同的成果,深圳与河北作为南北差异很大的两块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上各呈现出了哪些特点呢?
封昌红:深圳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探索是优于其他地区的,早在2010年就开始在大的概念战略上对智慧城市进行探索,通过近十年的探索运营经验,也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成果。

 

如果提到深圳的老百姓都能感知到的智慧城市建设,那么最贴切的例子就是我们深圳市民都在使用的“i深圳”。无论是核酸检测、健康码、入户、居住证等证件的办理,还是生活出行,我们都能通过一个APP快速搞定。正如“秒批”这个词也是从深圳开始的,办事效率极高。在我眼中智慧城市就应该是“能感知、有温度、会思考”的,以小见大,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要为中国的智慧城市探索开先河,勇当尖兵。

 

而雄安新区承担的使命在制度创新上与深圳和浦东都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雄安在制度创新上开先河,讲究制度先行,谋定而后动,因为城市建设最开始的慢是为了以后的更快。

 

雄安从开始就把智慧城市和数字孪生作为城市运营的基础,贯穿到从拆到建的整个过程中。不夸张地说,雄安从土地到瓦砾再到未来生活空间的数据都要做到可追溯。这正是新的使命赋予了雄安新区新的高度,这是与深圳不同的地方。

 

 

可视化更偏向于视觉化,为什么它不属于视觉传达,而属于工业设计呢?

何人可:可视化不一定仅仅是视觉化,因为在可视化的背后有大量的人工智能和算法的支撑,而不仅仅是一个视觉表现。

 

如何将数据以老百姓看得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一个复杂的设计问题。不同的可视化背后的需求不同,比如交通的可视化系统,最高法院的可视化系统,都不仅仅是美学表现和视觉传达,背后有大量传感器的支撑,已经超越了实体的三维空间。

 

比如说,一栋建筑想通过可视化达到节能目的,我们想通过可视化直观的看到哪层楼没有关闭空调,这本身是一个技术问题,通过设计将我们看不到的东西以数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以前工业设计的概念可能是工业化、批量化的生产的设计,那么今天的工业设计可能更多是基于人工智能和数字化的设计。

 

 

中国工业设计发展近几年,是否有被互联网行业冲击和影响?未来工业设计的趋势会是什么样的?

何人可:其实最近几年受到冲击最大的是互联网行业本身,通过新闻也好,行业信息也好,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裁员,这是互联网行业面临的巨大寒冬。

 

提到未来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我认为未来的设计可能要跨越传统的互联网思维。我们以前过多的关注于虚拟的东西,未来要构建一个设计新生态,将硬件、软件、服务、内容都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生态。

 

例如,自动驾驶的前提是通讯,这个巨大体系的核心是通讯,怎么才能实现真正全球范围内无死角的通讯,目前是星链。因此,能做到巨大的有机生态系统的整合就需要有巨大的战略家,这将是推动我们国家工业设计发展的最大动力。

 

 

目前我们国家的工业设计,或者单纯说设计领域,需要哪些设计人才,未来要求设计师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

封昌红:首先我们要坚信的一点是“有多好的设计,就有多好的未来”。我相信无论是哪个领域、哪种类型的设计,都可以在每一个生态体系的环节中得到相应的运用。


但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作为设计师群体要求我们的知识面要更加广阔,要有跨界思维和意识,这要求我们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

 

未来,综合性的跨界复合型人才会越来越被需要,所以我也为大家提几点建议:1、要有意识地主动学习,跨界整合学习,不断接受更前瞻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2、对现在对未来要有信心,不断加强自我的承受能力与应变能力。3、有跨界融合意识,将自己放到生态体系中进行各方面的连接与学习。

 

 

中国产品制造一直以来是我们的一大优势,相对在设计上就略显薄弱,在工业设计上我们还面临着哪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何人可:虽然我们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正是挑战中孕育了新的机遇,很多新的行业、企业、产品和服务都是在危机中产生的。

 

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现状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是一个设计大国,这个“大”不仅体现在国际奖项中中国设计作品数量上,也体现在我们国家设计作品获奖比例很大。

 

可即便如此,我们还不能引领世界设计潮流。第一,我们还没有真正实现引领作用的品牌,比如像谷歌的生态体系。目前,我们更多的是跟随别人的趋势,还没有做到引领趋势。因此我们年轻一代的设计师要努力实现从跟随到跨越再到引领,由设计大国走向设计强国

 

今天的设计师一定要有向往、有追求,并且对前沿的核心技术有追求、有洞察,最主要的是要有实现想法的决心。

 

 

请详细为我们介绍一下金芦苇奖最近几年的发展状况,与其他设计大奖比,金芦苇有着怎样的特色?

封昌红:金芦苇奖以“面向未来,为创造人类美好生活,贡献东方智慧,传播设计价值和精神”为宗旨,致力于打造具有东方色彩的国际化、专业化工业设计大奖,以面向信息社会和可持续发展为基准,汇集全球设计智力资源,发现未来设计,启迪未来生活,赋能未来城市。

 

除了金芦苇奖的顶层意义,实际上它背后的故事更多。金芦苇奖很像我作为设计推手这么多年的一个baby,它是一个”既新又旧“的奖项。

 

奖项启动前,我们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志存高远,做一个伴随雄安发展的”千年大奖“,所以在赛程赛制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反复的磨合与调整。因为我们要以国际视野,从一点一滴开始,打造一个真正能影响世界的中国奖项。所以金芦苇奖“老”在我们用了15年的时间去研究一个中国的奖项该如何定位,如何在世界上有我们自己的话语权。它“新”在作为一个新生奖项,拥有无限的可能。

 

同时,金芦苇奖又是一个“既轻又重”的奖项。“轻”是指所有设计同仁都能参与到这个奖项中,通过简单轻松的途径与奖项建立亲密合作关系,以最简单的方式让奖项发挥最大的价值。

 

“重”是指金芦苇奖的奖金池高达450万,以百万奖金鼓励设计创新,正如金芦苇奖的名字一样,希望金芦苇奖成为会思考的、带有前瞻理念的能够影响世界的设计大奖,它的奖金很高、分量很重、使命很大。同时,我们希望所有参与的人不仅得到一个奖状一个荣耀,更重要的是将优秀的设计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应用成果。

 

 

 

关 注

金芦苇工业设计奖视频号

 查看精彩回放

 

云袭解惑

 

最后环节,何人可教授与牛俊钰副执行长与线上观众进行互动,详细解答了线上观众相关提问。

 

1 金芦苇奖必须是已经落地的设计吗?如果只有概念的话,是否能参赛,大概要完成到什么程度?

 

牛俊钰:概念设计也可以参与到金芦苇奖。金芦苇奖分为产品组与概念组两个组别,其中产品组针对已经上市的成熟设计产品。概念作品需要参赛作品未在市场销售或生产的原创设计作品,且在功能、结构、形态、技术、材料和低碳等方面有较大创新。并且在经过初评后需要提交相关的模型样机。

 

2 做工业设计是更注重造型还是功能?设计应该怎么平衡这两点呢?

 

何人可:工业设计最终要实现视觉化,无论是汽车还是家用电器,它的形态以及形态带来的价值是我们在不断解决问题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我们在解决功能、材料和环境关系以及人机关系过程中形成天然的外观,比如跑车为什么是漂亮的流线型,因为他要解决空气动力学的问题。只有自然形成的美才是有价值的经得起考验的美。

 

3 报名流程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牛俊钰:金芦苇奖所有报名接口都在官网,整个报名流程分成了4个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在最后设置了需求采集问题,今年的参赛者可以在第4个模块上填写梳理产品本身的特点以及辐射产业的问题和需求,金芦苇奖组委会将在后续成果转化阶段提供相应的解决渠道和方法,给到参赛者更好的服务。

 

4 哪里可以看到更详细的参赛作品?

 

牛俊钰:金芦苇奖官网展示历届获奖作品详细信息,大家可以通过金芦苇奖官网进行查看 www.goldreedaward.com 

 

5 作为一个工业设计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

 

何人可:首先来说是执着,这是取得成功的基础。也许前5000次都会失败,但是第5001次成功了,也许就能够创造一个突破某类产品认知的革命性产品。第二是希望大家善于寻找真正的问题,问题是设计成功之母。

 

6 金芦苇奖可报专业只有工业设计吗?有没有平面类的?


牛俊钰:金芦苇奖设置产业装备、交通工具、家居生活、文化创意、运动健康、公共设施、信息处理、船舶设计八大类别,其中传播设计涵盖了视觉传达设计的部分内容,包括网页UI、LOGO、海报等平面设计,都可以参与金芦苇奖。

 

7 海外工业设计发展和我们有着哪些不同,在海外国家,尤其是日本,是有很多长效设计的产品的。目前中国的很多产品和工业设计产品,生命力相对没有那么的长,在长效设计领域,以后是否会成为一个关注和改革的要点?

 

何人可:我们现在所有的设计奖项都在不断优化、迭代,由物质设计转向非物质化的设计,例如服务设计、社会设计,设计师们通过设计解决社会广为存在的问题。人们的思维在不断转变,多年以来,工业设计成为现代无节制消费的最大推手,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我们应该把社会角色进行转换,以设计的力量推动可持续,达成双碳目标。

 

第三届金芦苇奖征集中

3月1日-6月30日

 www.goldreedaward.com 

详细参赛信息点这里